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每个设计师心目中都有一份原创设计师品牌梦,尽管梦醒后眼角残留泪痕,因为他们必须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大众品牌瓜分,利润流进加工批发者的口袋。
当我把标题敲进对话框的时候,对于“死胡同”的质疑声比较大:“至少有条活路”、“哪个中国品牌要出来宣传,不都打着什么洋大牌工作室的首席、设计总监?”而关于“窄胡同”一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肯定是个窄胡同”、“原创设计师要想混出眉目很难,不说死胡同,至少春天在哪里,眼前看不到吧?”众多的观点面前,我的思绪却在评论声中走了神,或许走出这条原创设计师品牌的“窄胡同”,另一端就会有阳光?或许跳出“死胡同”思维,天堑也能变通途?
李美2001年大学毕业后,到上海一家知名品牌从设计助理到设计总监的辛苦打拼,她用了6年的时间。当有意向投资找上她的时候,原创设计师品牌的想法便顺利进行下来。但这只是个开始,接踵而至的是关于物流、库存、款式、价位、进商场、资金积压、用人等等问题。此时,6年职场加4年专业知识却派不上任何用场,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在费力维持的专卖店挪进上海的七浦路批发市场,重新开始走品牌的资本积累路,她长舒一口气:“这条路,太艰辛。”
虽不能说这就是个“死胡同”的案例,但是在中国有很多的设计师品牌正在经历或经历过类似的情节。而在这条“窄胡同”里竖起旗帜的设计师品牌,虽然大部分的利润得益于品牌定位,但是同样有人盯着七匹狼、爱登堡、歌力思等品牌强大的市场占有率与销售额暗自叹息。
有人说在中国的设计师品牌远远没有形成气候,倒不如说,我们的消费意识并不成熟、时尚舆论环境还不足以引起老百姓不去关注房价,而细心研究谁剽窃了谁的风格。
要发展设计师品牌,在“窄胡同”里赚到相对较多的利润最不避讳的仍是资金问题,品牌经营是商业行为。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是品牌运转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客户、市场、品牌,营造良好市场氛围,树立重点商场形象店,培养优秀的导购等每个环节都跟钱有关。其次,不要做不公平的比较,作为中国的原创设计师品牌,清晰品牌的消费者构成最重要,中国服装产业的基础决定了原创设计师品牌是从先产业后设计的模式中走出来的,没有办法与动辄具有百年优良传统的欧美品牌相提并论,所以在品牌培育和市场巩固上,只能靠自己。另外,风格是否能被轻松转述。经典的风格是能被消费者接受,就如面对一家特色店面时,消费者兴奋地告诉身边的朋友,她遇到了一家很“例外”的店。设计师品牌的标志性符号在中国除了几家有明显特色的品牌外,还有很多风格是隐性的。
由此,我们将讨论的话题回到“窄胡同”里如何开出美丽的“花”。鲜明的个人风格是设计师品牌持久生命力的特征,同质化的产品,随着消费意识的成熟,必然要受到威胁。同时,设计师品牌面对的消费人群必然是有着较高品位需求的人,这个阶层本身的喜好将是最好的潮流导向。当然,继而形成产业化是设计师品牌发展的崭新起点,从服装衍生至配饰、珠宝等,多种业态的完善能有效丰富设计师品牌的单薄和小众现状。最后,如果一个设计师品牌,不能成功营造偶像化的个人特色,也将会使品牌搁浅在经不起推敲的形式和名称上。设计师个人魅力在很多国际设计师品牌的历史上,都是带动生产力和销售业绩的杀手锏。
那么关于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值得深思,中国服装业上下游产业水平的滞后等条件限制使得中国缺乏培育顶级设计师品牌的土壤,如果这些掣肘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得以改善,或许走出“死胡同”、穿越“窄胡同”后就会有明媚阳光?
--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