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8月25日,在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的一个高端买家见面会上,Jessica看上去有些疲惫。
Jessica来自全球最大的家具类超市,负责中国区家纺品的采购。
在和很多厂家接触后,Jessica承认中国国内的研发设计能力有所提高,但远远不够。“他们的生产能力仍然很强,越来越强,速度也很快,但是设计能力还没有上来。”她说,“我感觉中国这些供应商变得很尴尬,高端有土耳其、意大利,低端南亚和印度的竞争力也在增强。剩下中间这部分,国内企业之间也竞争得厉害。”
类似的观点,弥漫在此次参加会议的国际采购商中。中国的工厂正发生着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目前还没有被国外的采购商所认可。
在从低端走向高端的道路上,中国制造步履艰难。
研发,远远不够
在Jessica看来,很多国内企业摸不清楚国际大的采购商寻找的是什么。
“一般我们看重的是工厂的产能、设备情况、社会责任和价位。在这些比较满意的基础上才会去工厂进一步考察。”Jessica说。
正在和安徽一家企业接触的Jes-sica说:“我个人也感觉到,中国内地的工厂在发展,但是与沿海的企业相比,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金融危机之后,各项成本的上升,尤其是用工成本,致使沿海的工厂向内地迁移。企业向内转之后,是不是跨国的采购商也会跟着向内地跑?Jes-sica说现在看来还很不一定。
这种差距并不体现在生产能力和质量方面,主要是一些软实力。
Jessica举例,如沟通方面,沿海的企业就做得非常好,他们的英文很棒。但是内地的企业就要稍差些。这方面有问题的话很容易造成大的损失。
在社会责任上的主观能动性也略差些,比方说童工、加班和污水处理等等,这是意识方面的差距。
“内地工厂的价格要比沿海企业低廉,但是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大。”Jes-sica分析。“正如你看到的,他们都在做,可是进步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快、那么大。”Jessica的话让人有些意外。
Jessica说:“我感觉他们在研发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为什么这么贵?
另一位大买家Andy也有同样看法,他来自美国本土最大型的零售商店。Andy是其中国区家居产品采购经理。
“中国企业的进步体现在他们正在逐步规模化,我们看重的仍然是其生产能力强,质量相对有保障,交期速度快,价格相对低廉。说到研发和设计,很抱歉,我感觉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Andy说。
经过金融危机的大幅波动之后,不少外贸厂商痛定思痛,不愿再为别人“作嫁衣裳”,掀起了一场自创品牌“风”,但这股潮流也并未被国际采购商所认可。
“我知道中国的企业现在也都在做自己的品牌,但是我们的采购仍是欧美熟悉的品牌。中国区这块儿仍然是加工制造为主。”Andy说。
采购商的态度反映了中国制造实力尚且不足,也凸显了中国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走的困难。
Huatex是杭州一家走高端路线的企业,它之前是一家设计公司,研发、设计是这家企业的优势。
董事长徐博华说这两天来自己展台的采购商非常多,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制造为什么这么贵?”
徐博华会反问他们中国的产品为什么就要便宜?你可以看我们的设计、花型和质量,都是可以和土耳其制造相媲美的!
坚持走高端路线的徐博华在这条路上走得困难重重。
徐博华说:“我们的利润虽然比同行业要高出很多,别人是10%,我们能达到30%-50%,但是我们每年在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上的投入也是同行企业所不能比的。版权保护每年就要上百万。”
如果说这些是正常投入,被国外消费者所认可是更大的困难所在。不被消费者认可就不可能被采购商认可。
“他们会把我们的产品拿回去,然后冠上MadeinTurkey(土耳其制造)orMadeinItaly(意大利制造),这样就会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实我们在各项指标上跟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不一样了。”徐博华说,“我们也会和一些采购商谈挂我们自己的logo,太困难了,尤其是我们这种非终端产品。”
记者对Huatex的一些采购商问起会不会故意冠上其他国家生产,一些人表示确实有这种情况。
面对这一尴尬,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说:“任何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说,这次展会的一个现象就是,一些相对较小和技术含量很低的企业表示,下次不来参展了,因为没什么收获。
“这就是变化,这证明企业在分化,也会迫使企业向高端走下去。”杨兆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