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据余杭区家纺协会统计,到2007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家纺企业282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2007年完成产值93.1亿元,全区规模工业总量的10.3%。“奥坦斯”“众望”“柯力达”“碧雅”“雅士居”“中亚”等都是余杭家纺业中的佼佼者。这些企业就像农家院子里生长的丝瓜藤蔓,开着黄花,结下果实,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也像是阳光下的朵朵棉花,柔软而膨松,能够储存足够的热量。
余杭家纺的企业家们,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走过的无论是宽广大道还是坎坷小路,在他们心中,都有挥之不去的家纺情结。
“道婆”农家院内,丝瓜藤蔓依托草绳伸延着,绿色的叶子间或盛开着朵朵黄花,或结出条条丝瓜。在这个仲秋季节里,丝瓜依然呈现出勃勃生气。农家门口,竹匾里晒着刚摘的新棉,白色的棉絮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膨松。在这个仲秋季节里,收获棉花就意味着有了“过冬”的物品。
2008年9月20日,余杭区崇贤镇龙旋村里的许多农家院内院外,都有丝瓜和棉花的小景。也许,这里的农民非凡钟情于丝瓜和棉花,“情结”难弃难舍啊!改革开放30年来,龙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个个老板脱颖而出,一辆辆轿车开进开出……但是许多农家还是种丝瓜、种棉花。
这天上午,已经79岁高龄的赵香南在家闲不住,从房里找来一包棉花,坐在古老的纺纱车前,缓缓地摇动着,将棉花抽成棉纱。而今,她不必再纺纱、织布了,子女都已长大成才,所穿的衣服、所盖的棉被也不再是母亲做的土布了。但是,赵香南老人心里有挥之不去的“情结”??打17岁嫁到龙旋村陆家后,就种棉花、纺纱、织布,用土布为家里人做衣、缝被。
赵香南生有四子二女。在改革开放年代,赵香南的儿女受母亲的启发,先后办起了家纺企业,似乎是院里的那棵丝瓜藤蔓伸延,将自产自用的土布变成了商品,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长子陆文高创办“中意纺织”,次子陆文祥创办“圣菲丹”,三子陆文龙创办“奥坦斯”,四子陆文虎在“奥坦斯”北京分公司销售家纺产品,大女陆文女在余杭大厦工作,二女陆文雪与女婿周九根创办“远峰纺织”。可以这么说,陆家是余杭家纺业的翘楚,而赵香南则是这户“家纺世家”的道婆。
有史记载,元代棉纺织革新家称道婆,姓黄。黄道婆制成一套扦、弹、纺、织工具,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而赵香南则以纺纱织布之举影响了自己子女,子女们也心领神会地从种田“转身”为办厂,从农民“转身”为企业家。其中,陆文龙领衔余杭家纺业,成为余杭家纺协会会长,并领跑中国家纺产业。
“道口”
任何产业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家纺产业与别的行业一样,在前进道路上都会走到“十字路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道口。好比农家院里的丝瓜藤,长着长着,碰上了障碍物,丝瓜藤头以藤须探路,拐个弯又长了。
余杭,素有丝绸之府之称。在家纺业成气候之前,轻纺业也是余杭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在计划经济时代,绸厂、布厂、丝厂、纱厂都设在城镇,其性质不是大集体就是国有。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头脑活络的余杭农民开始洗脚上岸跑码头经商做生意。此时,乡镇企业崛起,农村里也办起了绸厂、布厂、丝厂、纱厂,不过其性质也是集体的。但是,这些国有、集体性质的企业出现了难以运转的局面,轻纺业发展又到了一个道口边上。
站在道口边上,该选择哪条路?改革开放催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锻炼了一代农民,经过市场经济初步洗礼的新一代农民选择了民营经济之路。当经济体制改革强势推进之时,新一代农民勇敢地站出来,或承包或购买国有、集体性质的企业,开创中国民营企业的扉页。“奥坦斯”的陆文龙、“众望”的杨林山、“中强”的唐永乐、“彩诗”的周洪富等一大批跑码头做生意的农民,勇立经济体制改革潮头,用做生意掘得的第一桶金做资本,或买或租或建新企业,扭转轻纺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并为余杭家纺业发展揭开了新篇章。
从此,余杭家纺业发展进程中每碰上一个道口,这些民营企业家就会开拓创新,于是就会出现漂亮转机、科学发展新局面:
??2000年,中国家纺业界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布艺。余杭家纺协会陆文龙、杨林山等人,将艺术融入家纺,让家纺凸现艺术价值,于是就有了布艺之称。而后,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采用了这个名词,并将“中国布艺名城”的金字招牌授予了杭州市余杭区。所以,不少家纺企业喜欢以“某某布艺”命名,如“奥坦斯布艺”“中亚布艺”等。
??2002年,余杭提出以IT改造传统产业,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余杭家纺产业获得提升。2004年,“奥坦斯”集聚软件开发专家,在中国首家将ERP应用于家纺产业的设计、治理、营销。紧接着,余杭许多家纺企业推广运用ERP技术,就以研发而言,每年诞生的新产品不下一万件,市场竞争力得到较快提升。
??2005年,国家标准化治理委员会发布并实施《GB/T19817-2005纺织品装饰用织物标准Textiles-Fabrics for furnishings》。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家纺业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要将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余杭承担了制定标准的任务,其意义就非同一般了。纺织品、装饰用织物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中国家纺业发展耸立了一座里程碑,同时,标志着余杭家纺业发展上升到一个新水平、新阶段。
事物总是螺旋式发展的。对余杭家纺来说,2006年、2007年、2008年又出现了一个道口。有人称,2006年是辛劳之年,2007年是痛苦之年,2008是残酷之年。此话,也许有些夸大,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家纺企业所遭遇的困境。
“道路”
曾吸着母亲的乳汁长大,曾听着母亲的教诲修身,立志打理好母亲的“产业”,所以,余杭家纺的企业家们每遇道口就会表现出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曾记否,1996年春,“奥坦斯”的陆文龙带着产品闯进了法兰克福,探路国际市场。这是余杭家纺业中第一个进入国际顶级博览会的老板,而后引发了众多家纺企业老总大举进军国际性顶级家纺博览会。
曾记否,余杭家纺的另一支,大胆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在异国他乡办市场,重振“丝绸之路”。而有的余杭家纺商人扎根于北京,从串街走巷做家纺加工开始,渐渐为北京名嘴名人看好。
曾记否,余杭家纺企业加快技改,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国际先进设备,至目前“奥坦斯”“众望”“柯力达”“中亚”“雅士居”等一大批规模以上企业都先后引进德国、法国、比利时先进的生产设备。而在品牌建设上,也有新的突破,“余杭家纺”成为余杭家纺企业的集体商标。
前几年,余杭家纺正在夯实基础,而现在所碰到的困境又有何惧呢?“众望”老总杨林山说过,在困境面前,“众望”精神不垮,信心不倒。只要有信心、有精神,曲折的道路就会变得平坦。于是,余杭家纺企业另辟蹊径,踏上新的征途??“家纺产业要向高技术迈进,这是竞争的核心。在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后,企业如何在治理、研发、品牌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余杭家纺企业家都在深思,有的已经跨出坚实的步履。
今年以来,“远峰纺织”通过ISO9000、ISO14000等认证,强化产品质量治理,摒弃做低端“跑量”经营方式,生产高档产品,生产运营质量呈现良好态势。“宏生纺织”“中亚布艺”投巨资进行技改,像丝瓜藤那样不断延伸了产业链。“宏生”自己生产纱线,减轻了生产成本,“中亚”生产终端产品。
“引进先进后整理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出口方向,重点拓展中东及欧洲市场。”这是余杭家纺企业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应对困境必需突破的“瓶颈”。许多家纺企业老总熟悉到余杭家纺产品的薄弱环节是后整理,所以,“奥坦斯”“众望”等企业都纷纷引进国外先进的后整理设备,提高后整理质量。同时,余杭家纺企业老总认为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仍然要拓展国际市场,向中东和欧洲市场转移。根据客户所在国的文化背景,设计符合对方需求的、个性化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
“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不断开发功能性、多元化产品。”对此,许多余杭家纺老总都有同感,认为这也是破解困境之路。余杭家纺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82家,所生产的大多是窗帘布、沙发布之类,有点大同小异,因此同质化竞争相对多些。在困境面前,“圣菲丹”就避开同质化竞争,生产绣花产品。在上海浦东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上,走进“圣菲丹”展位的客商就有200多人次,接订单逾300万美元。也在博览会上,功能性产品十分受欢迎:“华辰”自主开发的环保功能型涂层窗帘;“大浪淘纱”研发的夜间会发光的窗帘等都被客商看好。所以,创新才能打开市场,创新才能渡过难关。
赵香南老人在作自我介绍时说“赵子龙的赵、香港的香、南京的南。”也许说者无心而听者有意,在家纺面临困境时,企业老总是否应该发扬三国演义中赵子龙智勇精神呢?需要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呢?余杭家纺源于母亲的传世之作,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余杭家纺走到了新一轮的道口上,企业家们决不会望而生畏、徘徊不前,一定能够奋勇拼搏、大步向前,走在新一轮发展的道路上。
-- 来源:城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