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从无牌、贴牌到有牌,从有牌到名牌,从名牌到国际名牌,浙江民营企业到底走到了哪一步?昨天,省经贸委通报的一组数据显示,无论是中国驰名商标还是中国名牌产品,我省的拥有总量均位于全国前茅。
但是,乐观的数据背后藏着一个不够乐观的信号??省内品牌价值最高的雅戈尔值92亿元,低于国内制造业品牌价值最高的海尔548亿元。顶级品牌、强势品牌的缺失已经成为浙企参与国际竞争的致命弱点。
数据:顶级品牌凤毛麟角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有意识地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到去年底,我省已经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21件,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茅;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89个,占全国总数的14.8%,位列全国第二。去年,万向集团钱潮QC牌万向节,成为我省首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并实现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与此同时,品牌经济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07年,我省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工业)销售收入7489.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21.8%。名牌产品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8.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名牌产品企业实现利润79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5.9%。
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数据,却也揭示了我省缺乏顶级品牌的事实:世界名牌产品实现零的突破,但仅限于“1”;省内品牌价值最高的雅戈尔(品牌价值92亿元),低于山东籍的海尔(品牌价值640亿元)548亿元。
观点>>>
够规模才会够分量
“尽管我省品牌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品牌创新能力、品牌国际化、品牌资产运作等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形成顶级品牌和强势品牌。”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分析,加入WTO以来,国内企业受到了来自跨国集团入侵和国际贸易壁垒的双重夹击,这也是我省品牌建设实现“快跑”却没有真正强大的原因。
目前,世界上最具价值的100个品牌全部集中在发达国家,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近90%在发达国家。
“浙江的品牌建设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虽然繁星点点,但缺少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则表示,顶级品牌和强势品牌凤毛麟角,与全省经济总量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数量的领先地位不匹配。
他分析,品牌价值的大小与企业规模有着必然的联系,国际上最具价值的品牌,往往都有强大的企业规模来支撑。而我省民营企业大多从小作坊起家,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得较晚,在品牌建设的能力上也受资金等现实条件束缚。
“从央视招标的情况来看,浙企对创品牌的热度并未减弱。”杨轶清表示,情况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5年前浙江上百亿的企业还很少,但经过一路追赶,2008年的浙江企业百强名单中,规模上百亿的浙企已多达数十家。因此他认为,随着省内民企规模的不断扩大,顶级品牌、强势品牌的出现几率也将大大提高。
集群品牌更具战斗力
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的全面波及,顶级品牌和强势品牌的缺失,将直接影响浙企进军国际市场的速度和深度。不少浙企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开始在国外注册商标,截至去年底,我省境外商标注册累计达1.7万件。
然而,在国际市场的品牌优势并不会因为一个注册商标而得以彰显。嵊州市领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庆余认为,当缺少单打寡头时,应当灵活利用集群的力量,树立集群“巨无霸”品牌。
在周庆余看来,集群品牌比单个品牌更具战斗力,有四个最直接的好处:一是在上下游产业交易中取得主动地位;二是在国内外市场上形成知名度,获得较高回报;三是能办成许多单个企业办不到的事情,汇集各种政策资源,得到产业政策和商业政策的支持;四是能从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脱颖而出,有利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事实上,目前有着成为顶级品牌潜力的省内名牌,大多来自各种产业集群,如,温州乐清柳市镇低压电器集群产生了FATO、德力西、正泰、天正与PEOPLE等5个低压电器类中国名牌产品;温州永嘉县瓯北镇皮鞋集群产生了红蜻蜓、蜘蛛王与奥康3个皮鞋类中国名牌产品。
-- 来源: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