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据了解,在广东陆丰碣石镇有一门经济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的生意,那就是倒卖洋垃圾衣服。当地人表示,碣石镇倒卖垃圾服装已经十几年了,虽然名声不好,可镇上却有上万家庭一直都靠这个行当吃饭。有的家庭年收入达到好几百万。
该地的洋垃圾服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不但有规模庞大、横跨境内外的供货网络源源不断地为其供货,还有全国大部分省份的货贩子前往大量进货,而且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小孩都在从事这项非法生意,甚至形成了专门为这套加工链条提供保护伞的黑恶势力专门负责看场子,对具有威胁的外来者他们随时都准备以暴力替人消灾、摆事儿,以此替从事这项不合法生意的当地的商户提供庇护。
如此庞大的产业链在当地经营多年,对于带动当地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甚至政府的财政收入都非常明显的。但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公民只要扪心自问,都会有罪恶感从心底冒出来,因为他们经营的是一笔肮脏的生意,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作为人民的政府,如果单纯地一味追求不干净的GDP增长和财政收入,对非法经营视若无睹听若罔闻,任由其发展壮大,那么,这个政府代表的已经不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洋垃圾"服装大行其道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无妨先看看最明显的三点危害,一是危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一些卫生状况极差的散发着恶臭味的衣服经过简单加工就进入市场销售,其携带的细菌和病毒不容小视;二是冲击正常的市场秩序。这种成本低廉的服装进入市场,必然扰乱正常的行业生产经营秩序,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三是影响国家形象。如果我国成了发达国家销售洋垃圾服装的市场,国内洋垃圾服装泛滥,发达国家会怎么看待我们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洋垃圾服装从最初的小作坊加工到如今的产业链运作,除了有不知情的消费者推动的巨大市场需求外,制度、监管方面的漏洞值得有关部门深思。我想,有关部门向洋垃圾“亮剑”是时候了。
首先,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漏洞务必尽快补上。据了解,如此数量庞大的洋垃圾旧衣物能够获得海关许可进入境内,是因为货贩子钻了我国相关法律的空子。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对于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进口和自动许可进口分类管理。于是,某些公司利用这个模糊的界限,将禁止进口的这些洋垃圾以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报关大量销往境内,这使得打击了十几年的洋垃圾越打越多,犯罪分子的气焰也越来越嚣张。
其次,作为最后一道防火墙的市场监管不能再如此软弱无力。尽管当地有关部门对洋垃圾进行了多次整顿,但事实上十几年来这个市场确实在政府部门的治理中不断发展壮大,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打击行动,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为什么这个市场毒瘤总是无法铲除?究竟有无当地官员深陷这一肮脏的行当中?如果扩大打击面,效果会不会更好?笔者相信,连小煤窑这样的世纪毒瘤都能在政府部门围剿下退出市场,整治洋垃圾服装又怎在话下呢?
--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