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也是从着装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服装对人类而言,已经渐渐淡化御寒和遮羞的功能,而代之以更多的美化、装饰意义。
株洲,作为中华文明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之地,也是中华服饰文化的发源地。史载,炎帝神农氏曾在这片土地上“治麻为布,始作衣裳”,使人首次告别了披兽皮、衣树叶的原始生活。
不知是因为始祖跨越时空的昭示,还是因为历史注定要安排这样的巧合,总之,几千年后的今天,在这片先民最先织布作衣的地方,一座名扬中华大地的服饰名城也正在傲然崛起。这就是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品牌市场”、“中国服饰名城”、“中国十大发展专业市场”、“中国服饰商贸名城”、“中国女裤名城”的株洲芦淞服饰城。
如今的芦淞服饰城,霓裳羽衣,琳琅满目,商贾万千,熙熙攘攘。此时此刻,当我们再次回首其发展历程、审视其发展现状、展望其发展前景,无疑又多了一层特别的意义。
马路市场演绎财富神话
审读芦淞服饰城的前世今生,人们不难发现,这个市场的繁荣是和株洲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息息相关的。
被誉为“被火车拖来的城市”的株洲,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条件极为优越。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动脉和106国道、107国道、京珠、上瑞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如此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也只有北方的郑州可以媲美,故有“南株北郑”之说。
然而,即使如此,在计划经济年代,这些优越的交通条件也只是为株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的便利,其商贸价值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未被充分发掘。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这一状况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商品经济、私营经济的逐步放开搞活,一些最初没有固定职业又急于改变经济现状的自由职业者,开始把目光投向日渐热闹的株洲火车站,并成为芦淞市场的第一批生意人??流动商贩。1984年,芦淞出现最初的沿马路搭建的简易棚,芦淞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这以后,优越的交通条件和人们日益开放的经商意识,成为芦淞市场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这块宝地。之后,一些完成原始积累的经营者大胆投入,随着1995年星通和华丽市场开始营业,1996年环洲城市场建成,1997年金都市场竣工,芦淞市场第一次完成了从马路市场到正规专业市场的蜕变。
而同时经历沧桑巨变的,还有这些市场的经营者们。原先沿街叫卖的,现在有了固定的商业店铺;以前寄人篱下的个体户,现在成了写字楼西装革履的商人;过去为成为“万元户”激动不已的商贩,现在有的成了千万元户、亿元户,至少成了自己也“不满意”的“百万富翁”。芦淞,成为名副其实的“掘金名区”,每天都在上演形形色色的“财富神话”。
目前,芦淞服饰城共拥有各类服饰市场43个,营业面积超过100多万平方米,经营户2.8万个,从业人员10万人左右,市场年实际成交额近300亿元,年上缴税收5亿多元,产品辐射周边15个省(市、自治区),230多个县(市)区,以及东欧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品牌战略铸成金字招牌
作为以服饰经营为主的芦淞服饰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交通拥挤、货流不畅、无序竞争、管理滞后的问题,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还因客户流失导致市场萎缩。直到芦淞区下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这一状况才得以根本改变。
对芦淞区而言,芦淞服饰城就是一个完整的大品牌。为了打造这块品牌,在株洲市的大力支持下,芦淞区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果断握住市场提质改造和活跃会展经济两个抓手,开始了推进品牌战略的艰苦历程。
2001年以来,芦淞区围绕“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统一规划、多方筹资、分步进行、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累计投入30多亿元,一直不间断地实施芦淞服饰城 “两改一提”工程(改制、改造、提升品位),着力优化经营环境,先后成功改造华丽、环洲城、黑马等32家老市场,修整规范了市场群内外道路10多条,使得市场硬件设施焕然一新。
在“两改一提”开始实施后不久,2003年,芦淞区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筹办了首届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从此,以“彰显炎帝文化、引进推介品牌、打造服饰名城”为宗旨的炎帝服饰商务节,就在芦淞区落地生根,至今已经举办了6届,第7届也将举办。随着时间的推移,芦淞服饰商务节的举办档次、级别越来越高,节会内容越来越精彩,招商引资效果越来越好,节会由区办、市办直到省办,节会内容由简单的订货洽谈到丰富多彩的高层论坛、名模表演。同时,“大节会”还带动了“小节会”。仅今年上半年,芦淞服饰城开展各类节会活动800余场次,签订代理或销售协议金额约60余亿元,拉动直接消费逾10亿元;举办各种品牌的新品订货会近2000场次,吸引外地客商10万人次,实现订单逾100亿元。
在以商务节为主的宣传营销活动的感召下,大批外地品牌不断进驻,一批本地品牌迅速崛起。目前,芦淞市场已经汇集了国内外4000多个服饰品牌代理,本地企业有2000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并培育出青藏绒、宇奴等10多个国内知名品牌,其中,芦淞女裤年产量约1.8亿条,年产值过80亿元,产销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今年9月刚获得中纺协颁发“中国女裤名城”称号。加上此前获得的5块金字招牌,芦淞市场的含金量、知名度迅速攀升。
拓展平台壮大产业集群
以商贸起步的芦淞市场,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尤其是在本地品牌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扩展发展平台成为非常现实的需要。出于对这一需求的迅速呼应,芦淞区加大了建设“三区一中心”(即展示交易区、服饰加工区、仓储配送区和电子商务中心)的步伐。
芦淞市场展示交易区即现有的市场群,随着又一批改造、新建项目的建成,这里将真正成为株洲市购物、娱乐、休闲和旅游中心。目前,服饰城地下城和步行城改造已经开始,地下城已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及前期报建工作,工程详细规划正在加紧制订,步行城建设的国际招标是2010年株洲商贸建设重点工程。
作为增强芦淞服饰城后劲的一个主要举措,近几年,服饰工业在芦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2003年以后,董家?高科园服饰工业园、建宁服饰工业创业园、新芦淞都市工业园、康泰服饰工业园等服饰园区先后设立。在服饰工业园的带动下,加上分布周围的地区,芦淞服装加工企业迅速增加,目前已达410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0家。2008年,这些企业共生产各类服装4.3亿件,年销售额200多亿元。
在展示交易区和服饰加工区之间,芦淞正在规划建设一个一期占地300亩的仓储配送区,其仓库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此区建成后,将承担芦淞服饰主要的仓储、包装、运输、配送等任务,从而成为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仓储配送基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芦淞服饰城的交易形式也在产生新的变化。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纺织网联盟的支持下,芦淞服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在该平台的运作下,以芦淞服饰网为主站的芦淞服饰城信息平台建立起来了,智超、华丽、银谷、金帝、中国城、环洲城、九天国际、星通鞋城等12个专业市场的电子商铺建设起来了。
传统营销与互联网营销结合,为芦淞服饰城注入了新的活力。3年来,芦淞服饰信息平台共发布品牌7000余个,商品信息12万个,招商加盟信息5万多条,网上交易累计40亿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芦淞服饰城已有2000多家商户从网上获得订单或者代理权。市场自主品牌“琴依娜”女裤依托电子商务,3年建立网点100多个,女裤年产量增加到50万条,增长10倍。
兼容并蓄打造商贸强区
日趋繁华的芦淞服饰城,成为芦淞区一块闪光的商贸名片。
冲着其诱人的光彩,大批商家纷纷抢滩芦淞。步步高来了,家乐福来了,肯德基、国美、苏宁来了。今年4月,日本株式会社平和堂进驻芦淞,项目总投资7亿元,面积6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株洲市高端消费市场的空白。芦淞还通过大力举办“芦淞购物节”、“徐家桥台湾美食节”、“江南电器节”、“科技数码周”等大型促销活动,积聚市场人气。同时,该区钟鼓岭文化产业一条街、文艺巷饰品一条街、白石港油漆一条街,贺家土美食一条街等特色街区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目前,芦淞已经形成了以服饰批发为龙头,通讯器材、数码电子产品、摩托车及配件、建材家具、副食品为支撑,餐饮业、娱乐业、金融业、运输业等行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商贸格局,商贸业态更为丰富,市场活力更加显现,也使芦淞打造商贸强区的步伐更加稳健。2008年,全区第三增加值68.7亿元,占全区GDP比重58.2%。
在此背景下,株洲市及芦淞区也将目光投向更远。根据株洲市《纺织服饰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5)》,在今后数年内,株洲市将整合市内相关资源助推芦淞服饰城迈向更高的发展层次。其总体布局将拓展为“一点、两线、四中心、六基地”的“1246”模式:“一点”是芦淞服饰城;“两线”是在S211芦淞区??株洲县、G320??G106荷塘区??醴陵市??茶陵县两条交通干线两侧择优选点布局纺织服饰产业;“四中心”即芦淞服饰展示交易中心,服饰批发中心,服饰面料、辅料、配件、设备供应中心以及仓储配送中心;“六基地”指品牌服饰加工基地、纺织加工基地、洗水工业基地、标志服饰加工基地、承接沿海纺织服饰产业基地、针织饰品加工基地。
根据规划,到2015年,以芦淞服饰城为核心的株洲服饰产业,产销规模将达1000亿元,届时,芦淞服饰城在国内大型服饰市场中的地位得到稳步提升。
在2009中国株洲(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到来之际,芦淞区委书记李智、区长汤立斌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正式对外宣布,芦淞区下一步将着力组建服饰城发展集团,力争上市,形成统一对外的竞争主体和优势,使资本运作为芦淞服饰的再次升级提供新的支撑。
航道已经打开,巨舰即将远航!
--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