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当传统的服装制造业不再具备自己的优势、发展空间萎缩时,被称为“温州特色优势产业”的温州服装业也发展到了拐点,如何实现产业突围、走出困境,破题还需要一种全新的商业思维模式??
在生产制造成本增加、产业布局调整等一系列因素的诱导下,以服装生产制造为主的温州服装业如何实现持续性发展?
2007年业内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商业模式和关于服装界营销创新的激烈争辩,这或许为温州服装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初中阶段
温州服装业是温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据了解,2007年全市2500家服装企业年产值400多亿元,290家规模企业产值达17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温州人目前在全国乃至全球从事服装经营的企业约有5000多家,温州产服装已占全国服装内销市场的10%。
业内专家表示,温州的服装生产已很成熟,但与广州、上海等城市相比,在服装商贸方面却是刚刚走过萌芽期,正处在上升期。这主要是因为过去温州的服装界没有像重视服装生产那样重视服装商贸,而且一些人还不知道商贸该怎么做,更不要说创造出了自己的服装商贸模式。
对此,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说:“如果把服装生产制造看作小学,服装商贸看作初中,服装文化看作高中,那么我们目前处在初中阶段。所以从商贸环节寻求突破,无疑是明智的选择,服装商贸对温州来说还是一扇没有打开的门,门只要打开,里面就有太多的东西可做。”经过对温州服装企业长期深入的调研和考察,他认为温州“发达的制造业、滞后的商贸化、不成熟的市场和模糊的穿着文化”的现状,迫使温州必须重新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
不过,有关专家提醒说:“如何做好服装商贸,温州服装人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就是‘我’能干什么,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好营销,并不是别人的虚拟经营做得好,你也能做得好。因此要首先了解自己。”
创新模式
曾经人们对温州模式,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制度与机制的革新津津乐道。如今,温州服装又到了一个变革的十字路口。
“温州的服装业三五年就会洗牌一次。如果不想被淘汰出局,就要创新。我们是做企业的,说实际一点,创新是有代价的,需要冒险。如果没有一个机制去支撑它,那么创新是很难实现的。机制的保证取决于组织上的机制、还有金融方面的机制。像我们企业的创新都需要金融去支持,否则是很难成功的。”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表示。
实际上,对于温州来讲,现阶段主要的发展策略是,“以商贸化为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和提升,推动产品制造的精品化,联动企业研发、商业和壮大的联合化,互动品牌拓展的专营化”,而中心枢纽和核心竞争力将是“有机联合和集约化的商贸拓展”,最终实现和外部经济密切联系的、有“总部经济”意义的个性化品牌、温州大品牌和外来品牌结合的创新型集群。
吴志泽同样认为,温州服装业必须要实现第三次跨越,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再次创新商业模式,实行多品牌经营、国际化发展,以全球化的视野和理念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比蓝国际品牌行销顾问机构总裁李凯洛分析了2007年度的最新服装商贸模式,他认为,2007年新型的服装商业生态模式和渠道,归纳起来有八大类:一是综合大店模式,如美特斯?邦威和佐丹奴等品牌;二是生活馆模式,如七匹狼等品牌;三是买手小百货模式,如香港的I.T等品牌;四是同类品牌集合连锁模式,如SPORT100、锋线等品牌;五是服装超市便利店模式,如富绅等品牌;六是名品工厂直销折扣店模式;七是折扣与尾货专业市场模式;八是外贸品牌化连锁模式,如HOTWIND等品牌。”正是这些日渐活跃的“新模式”促使中国品牌商们的商业生态环境在近两年彻底发生了巨变。
经过长期酝酿的中国服装商贸委员会的成立,致力于力打通服装制造业和商贸业之间的产业链。
专家纷纷表示,服装商贸发展了才能培育好服装消费市场,倡导服装文化消费,最终打造出中国服装的文化推动力和时尚影响力。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特许经营学院院长刘文献称商贸委员会的成立是“历史性的事件,有点像安徽农民的承包”。现在,它不是为温州成立,而是为全国。
变革通路
做市场一向是温州服装企业的强项。温州以前主要是商贸流通发达推进了产业发展,促使温州服装人迅速积累了第一桶金。
其实,早在2003年,温州服装业已经开始着手整合商贸资源,大打“联合牌”,并在一些重要展会上开始集体参展宣传,以壮大温州服装的声势,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这对全国服装行业来说,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带动作用。
在商贸化的道路上,温州服装现在要做三个资源的整合:一个是商贸的品牌资源,现在的品牌资源非常丰富,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都在关注中国服装市场,都需要整合;第二个要整合服装商业的地产资源,全国各地许多新开发的商场、商业街、购物中心很多,商场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许多的商业地产都死在那里;第三就是温州资源以及代理商、经营商资源,温州有50万人从事服装商贸业的这个巨大的人力资源,想办法激发、带动他们的活力。
中国服装业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必须要完善商贸服务,建设销售渠道和网络,创新经营模式,以市场定生产,从而带动服装制造业的提升与发展。
新闻来源:服装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