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核心提示
容城=服装。
在了解河北经济的人眼中,容城与服装是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
然而,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对成本上升、美元贬值等重重困境,占据着本县将近80%产值的容城服装业,正在遭受巨大冲击。
怎样度过当前的危机?怎样取得后续发展?这是摆在容城服装产业面前的最大难题。
11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调高了部分纺织品、服装和玩具的出口退税率。
这可能是王存孝在这个秋天听到的唯一一个好消息。“这是国家帮助我们摆脱目前困境的一个利好措施。”这位容城丽友服装集团副总经理告诉笔者,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至14%,这是继今年8月1日起我国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后,再次提高出口退税率。“我们干服装24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困难??? 以前23年,每年上一个台阶,只有这一年,是下滑的。”王存孝说,今年1到9月,丽友服装集团完成产值和销售收入大约1.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
容城服装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发展,已经成为当地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共有服装企业826家,规模企业159家。2007年全县服装产量达到2.3亿件,直接出口创汇1.3亿美元。
然而,这个北方最大梭织类服装产业基地,正在面临从来没有过的困境。
根据统计,全县服装企业今年1至9月份累计总产值完成756015万元,增幅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完成695534万元,增幅同比下降17.2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增幅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
“没有市场就自己创造市场”
10月底的一个下午,丽友服装集团新厂区内,几个工人下班后,悠闲地穿过院子,向对面的宿舍区走去。最近这些工人差不多每天都会在这个时候,从这个院子里穿过走回宿舍。“我们有一段时间没加班了。”一位工人说。
与工人“悠闲”截然不同,虽然在容城县采访时几乎所有企业的老板都会列出一大堆相同的困难:国家用工、税收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企业成本加大,国际市场不景气……但与往年相比,他们的日程却格外地繁忙与紧张。
薛振海的津海服装有限公司内,四层楼的办公楼显得空空荡荡,除了很少几个设计和行政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销售部门经理、销售人员,统统到国内、国外各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偌大的办公楼里,只剩下董事长薛振海一个高层“坐镇”。而在记者采访结束之后,容城县数十位服装企业董事长、总经理集体到宁波、深圳等地招商订货。
这一切都来自于市场的压力。
来自容城县商务局的数据显示,增长缓慢甚至产值下降,并非津海一家企业的个别现象??? 去年1到9月份企业正处在产销两旺的势头,产销率达到98%,今年1到9月份全县工业产品销售率为89%,同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产品积压较为严重。
“每年国庆节过后的一个多月,本来是我们企业人最多的时候。无数的客户,都会跑到我们这里‘抢’货。”薛振海叹了一口气说,今年的情况,即使事先已经预感到不会太好,但仍然让他感到意外。
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一样,管理层人员几乎都在“外边”。“现在好像又回到了刚刚创业的时候,整天在外边跑市场,跑订单。”
事实上,最近十年左右时间内,容城服装企业的高管们已经很少这样忙着跑销售了。源源不断的外来订单,迅速攀升的销量,让他们不需要操心这些。
然而,这一切,突然间就发生了变化,多少让相关企业有些猝不及防。
在容城县最大的西服生产企业之一??? 大水集团新建的生产大楼里,董事长刘大水多少显得有些无奈。前几年市场状况不错,刘大水不断增加设备、人员,不断扩张产能,没想到新厂房建成时间不长,市场风云突变,现在车间生产能力过剩,总是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
“很多人跟我一样,前几年过于重视生产,轻视了销售,现在都有些后悔。”刘大水坦言。
相比之下,李迎春的生意红火得让同业人士多少有些羡慕。
与大部分当地企业不同,李迎春的罗萨服饰只做裤子,而且工厂生产的产品不是接受外来订单,而是只供自己的专卖店销售。就在10月下旬,他刚刚组织全国各地的代理商开了一个订货会,明年春夏季的新品服装,已经全部订了出去。
在容城县城区中心地带,营业面积只有不足100平方米的专卖店中,顾客人来人往,显然生意不错。“现在,我们在北京、大连、广州、深圳、武汉、桂林,都有自己的专卖店和形象展示店,销售不用发愁。”李迎春笑着说,而在省内,更是几乎每个县城都有罗萨品牌的专卖店。对于自己用将近20年时间打造出来的销售网络,李迎春很满意。
刘大水说,今后一段时间内,他将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销售公司,专门开拓市场。他和许多同行交流过,大家都想着去开拓国内市场,“暂时没有市场没关系,我们去一步一步创造它,总会挺过这一段困难日子的。”刘大水说。
“关键是要跳出原有的小圈子”
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周艳成可能是唯一的另类。“我说我对未来很乐观,同行们都说我简直是疯了。”周艳成笑着说。当他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工厂车间中,工人们正在铆足马力赶工一批大约50万件的西班牙军队防水迷彩服。而周艳成也正在着手兴建新的厂房,以满足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
周艳成是容城原澳森制衣公司的董事长,现在,他一手创办的公司,已经由北京铜牛集团控股。
周艳成的乐观正是由此而来。
2007年11月,经过保定市有关部门牵线搭桥,澳森制衣有限公司与国内知名企业??? 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合作。令人意外的是,为了完成这次合作,周艳成作出了巨大让步:铜牛集团以自身品牌、技术入股,在投入了少量资金之后,拥有了这家企业的控股权。合作后,产品改名为铜牛?澳森。“加强与知名企业合作,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攀亲结缘’,是壮大企业实力,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的捷径。”周艳成介绍,合作成功后,澳森公司通过铜牛集团与美国的哥伦比亚、瑞典的HM等国际知名品牌展开长期合作,年生产能力1000万件(套),产值达5亿元,利税1.5亿元。
“我们有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的良好基础。”容城县商务局长陈永平介绍,目前,容城县服装产业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21家,产值过1000万元企业43家,年生产能力达3亿件(套),产品种类涵盖西服、衬衣、休闲服、棉服、内衣、童装等6大系列、500多个品种。
与此同时,容城服装业具有较高的装备水平。全县共拥有设备5.5万余台(套),95%以上生产设备采购于日本重机、兄弟、德国杜克普、意大利迈p以及国内先进设备生产企业,其中外国进口设备35750台(套),约占设备总量的65%,均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国际先进水平。
陈永平表示,今后将大力推动企业展开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深度合作。
实际上,与大企业的合作,并非容城服装产业唯一出路。
李迎春告诉笔者,他们除了在全国各地开设专卖店之外,还在广州、深圳成立了研发机构,从当地聘请人才,进行新服饰的开发,研发成功后,直接在当地服装厂找人代工。“我们这里一般都是为其他品牌代工,只有我们是个例外。”李迎春笑着说。“关键在于,一定要跳出自己原来的小圈子,勇敢走出去,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陈永平说。
在陈永平看来,服装行业是永恒的产业,而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将不断扩大,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世界人均纤维消费量将由2004年的11公斤提高到16公斤。位于京津冀大经济圈内的容城,发展机会多,余地大。且由于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密集、占地多、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等特性,已不适宜在大城市发展,处于农村包围之中的容城,无疑仍是发展服装业的“宝地”。“应该说,只要挺过这一段困难时期,容城服装产业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陈永平说。
寻求有效管理,创业者集体“交权”
刘大水笑呵呵地从车间走出来,手上还带着油泥??? 接受采访前,作为容城最大的西服制造企业之一大水集团董事长的刘大水,正在领着工人安装新引进的设备。“现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我已经逐渐交给女儿了。”刘大水说。
事实上,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多数企业的日常管理权,都已经悄悄转移到“第二代”身上。“交权”的行为处于对自身管理能力的清醒认识。“我从小要饭,没什么文化,刚开始带着几十个人干还行,现在,上千人的企业,管理就不行了。”刘大水坦言,前两年,他为这还吃过不少亏。
去年,刘大水接受了一批来自韩国的订单,由于管理上出现了疏漏,等到对方的面料到货之后,才发现自己企业的原有生产习惯无法与新型样式匹配,不能按时交货,只好让其他企业代做了一部分,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后不但没挣到钱,反而出现了亏损。
实际上,企业管理处于较低层次,一直是让容城服装企业第一代“掌门人”群体挠头的事情。
容城县商务局长陈永平认为,尽管近两年容城服装企业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比较,管理仍然比较粗放,不适应服装产业发展要求。
他认为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规模扩张后,企业经营者仍然沿用原有模式管理,在宏观把握上不够,导致管理“缺位”、“错位”;二是现存的家族管理模式使企业决策往往依赖于家庭成员的素质或影响力,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企业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容城县服装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外部。丽友集团开始从外地引进管理人才,而大水集团,则在将管理权逐步交给下一代的同时,干脆在北京开设分部,用北京的待遇、北京的区位优势,吸引人才。
而本身就属于“新一代”的周艳成,从一开始就注意摆脱家族管理,聘请人才对企业进行管理。在与铜牛合作之后,周艳成从日本聘请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对企业工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前我们工作11个小时,只能做80多件,现在工作9个小时,已经能够达到150件左右,又省力,质量又高,还节约成本,这个变化太大了。”周艳成兴奋地说。“企业寻求有效管理,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成本,挺过目前的困难时期。”陈永平说,“对于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