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12月11日,在以时尚话语权与新商业模式为主题的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中国时尚同盟正式成立。
这也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业向世界正式表达出了时尚话语权的诉求。
以“中国时尚文化传播国家队”形式出现的中国时尚同盟,集结纺织、服装、商业的优势品牌,形成产业、商业、传媒联动的发展模式,将以纺织服装品牌为主体,通过生活方式调研、流行趋势研究和发布、渠道对接等方式,实现中国时尚理念的全球化传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2009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整个产业都处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期。今天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国际竞争阶段,国际竞争就体现在我们能不能在跨国供应链里面提高我们的层次地位。什么叫话语权?不是你凭空得来了一个权利,而是我们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能不能融入全球化,配套能力能否从低端向高端延伸的问题。”
“以前,我们是自己关起门来吹喇叭。自己都快震聋了,别人却什么也没听到。”对于时尚话语权的缺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据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介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世界纺织服装价值链中只有15%的比重,剩下的都被文化、设计元素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品牌占据。如果中国纺织品增加5%的价值,行业的利润将有明显增长。
“整个行业已经到了要突破这种格局的时候。不能再那样自说自话了;要突破仅在自己产业内部研究的局面,向全世界发布我们自己的流行趋势。”在孙瑞哲看来,以前提这个概念,时机尚未成熟,但现在已经具备各方面的条件。
数据显示,2003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多一点,2008年底,这一比重增加到3%;而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企业在2003年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0.9%,2008年比重达1.5%。
孙瑞哲介绍说:“现在,我们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产业能量已经大不相同,品牌企业成长很快,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各种优势资源开始向优势企业集中。从外贸层面看,经过金融危机洗礼,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优胜劣汰后剩下的优势加工企业的议价能力在提高;而在内销层面,渠道的多元化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使得企业可以在低成本模式中快速成长。另外,金融危机最大的好处就是促成了理性消费,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在罗马发现,很多时装店里都主打中国红。“现在东西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在他看来,整个世界时尚业的生态正在发生改变:“一方面是上下游整合的力量。如ZARA的模式就提出一个问题???原来的时尚游戏规则是否行得通?另一方面,整个世界的趋势也在变化。中日韩的力量成长很快。这些因素打破了以前欧美一家独大的局面,整个话语权中出现了多元的声音,西方话语权减弱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变化对我们的产业是机会,也是考验。”
事实上,国内的服装企业为突破这种令他们极其困惑的局面,也在做着种种努力。一批已经占据国内二三线市场的品牌,开始慢慢向一线城市渗透,纷纷选择在大城市开大店,希望以此获得都市消费者的价值认可。孙瑞哲将这种发展模式形象的称为“农村包围城市”。
与此同时,一批优秀的企业与设计师也在尝试着“走出去”的破冰之旅。中国设计师在纽约、伦敦、巴黎、米兰四大时装周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一批成熟企业也迈出了国际化合作的步伐。
尽管企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各种尝试,但孙瑞哲坦言,单个企业的努力毕竟难以改变整体格局。
“其实每家企业都非常努力,但仅凭一两家企业确实很难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在梁勇看来,“本土品牌也想做到像西方那样的话语权,但很难。即使是10家一起企业都很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瑞哲与梁勇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时尚话语权的体现一定要以集成方式,在产业内部上中下游形成互动。这也正是成立“中国纺织服装时尚联盟”的初衷虽在。
所谓以集成方式体现时尚话语权,即在“时尚联盟”的基础上,联合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源,围绕展会平台,企业间形成互动,从色彩、纱线、面料、服装环节确立统一流行趋势。
孙瑞哲表示:“时尚话语权是各方面力量结合的结果,最后的支撑点是整合上、中、下游产业链中的优秀品牌与企业,使他们达成合作,最终提升时尚话语权。”
“在国际竞争中,我们以前是生产环节的对抗;今后肯定是消费层面的对抗,是时尚话语权的对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对于中国时尚发出自己的声音,孙瑞哲信心十足。
-- 12月11日,在以时尚话语权与新商业模式为主题的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中国时尚同盟正式成立。
这也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业向世界正式表达出了时尚话语权的诉求。
以“中国时尚文化传播国家队”形式出现的中国时尚同盟,集结纺织、服装、商业的优势品牌,形成产业、商业、传媒联动的发展模式,将以纺织服装品牌为主体,通过生活方式调研、流行趋势研究和发布、渠道对接等方式,实现中国时尚理念的全球化传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2009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整个产业都处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期。今天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国际竞争阶段,国际竞争就体现在我们能不能在跨国供应链里面提高我们的层次地位。什么叫话语权?不是你凭空得来了一个权利,而是我们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能不能融入全球化,配套能力能否从低端向高端延伸的问题。”
“以前,我们是自己关起门来吹喇叭。自己都快震聋了,别人却什么也没听到。”对于时尚话语权的缺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据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介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世界纺织服装价值链中只有15%的比重,剩下的都被文化、设计元素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品牌占据。如果中国纺织品增加5%的价值,行业的利润将有明显增长。
“整个行业已经到了要突破这种格局的时候。不能再那样自说自话了;要突破仅在自己产业内部研究的局面,向全世界发布我们自己的流行趋势。”在孙瑞哲看来,以前提这个概念,时机尚未成熟,但现在已经具备各方面的条件。
数据显示,2003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多一点,2008年底,这一比重增加到3%;而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企业在2003年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0.9%,2008年比重达1.5%。
孙瑞哲介绍说:“现在,我们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产业能量已经大不相同,品牌企业成长很快,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各种优势资源开始向优势企业集中。从外贸层面看,经过金融危机洗礼,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优胜劣汰后剩下的优势加工企业的议价能力在提高;而在内销层面,渠道的多元化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使得企业可以在低成本模式中快速成长。另外,金融危机最大的好处就是促成了理性消费,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在罗马发现,很多时装店里都主打中国红。“现在东西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在他看来,整个世界时尚业的生态正在发生改变:“一方面是上下游整合的力量。如ZARA的模式就提出一个问题???原来的时尚游戏规则是否行得通?另一方面,整个世界的趋势也在变化。中日韩的力量成长很快。这些因素打破了以前欧美一家独大的局面,整个话语权中出现了多元的声音,西方话语权减弱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变化对我们的产业是机会,也是考验。”
事实上,国内的服装企业为突破这种令他们极其困惑的局面,也在做着种种努力。一批已经占据国内二三线市场的品牌,开始慢慢向一线城市渗透,纷纷选择在大城市开大店,希望以此获得都市消费者的价值认可。孙瑞哲将这种发展模式形象的称为“农村包围城市”。
与此同时,一批优秀的企业与设计师也在尝试着“走出去”的破冰之旅。中国设计师在纽约、伦敦、巴黎、米兰四大时装周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一批成熟企业也迈出了国际化合作的步伐。
尽管企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各种尝试,但孙瑞哲坦言,单个企业的努力毕竟难以改变整体格局。
“其实每家企业都非常努力,但仅凭一两家企业确实很难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在梁勇看来,“本土品牌也想做到像西方那样的话语权,但很难。即使是10家一起企业都很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瑞哲与梁勇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时尚话语权的体现一定要以集成方式,在产业内部上中下游形成互动。这也正是成立“中国纺织服装时尚联盟”的初衷虽在。
所谓以集成方式体现时尚话语权,即在“时尚联盟”的基础上,联合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源,围绕展会平台,企业间形成互动,从色彩、纱线、面料、服装环节确立统一流行趋势。
孙瑞哲表示:“时尚话语权是各方面力量结合的结果,最后的支撑点是整合上、中、下游产业链中的优秀品牌与企业,使他们达成合作,最终提升时尚话语权。”
“在国际竞争中,我们以前是生产环节的对抗;今后肯定是消费层面的对抗,是时尚话语权的对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对于中国时尚发出自己的声音,孙瑞哲信心十足。
-- 来源:中国服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