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贸服装店”出现在桂林商圈,这些打着“外贸尾货”、“外贸内销”招牌的服装,以低廉的价格、时尚的款式,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但工商部门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店铺打着“外贸服装”、“外贸尾货”的牌子,却是在销售“洋垃圾”。
“外贸尾货”居然是“洋垃圾”
11月10日,市民吴女士在中山南路一家服装商店买了一件店主自称是“外贸尾货”的上衣。店主告诉吴女士,这件衣服是他从内部渠道进到的货,桂林仅此一件。在店主的极力推荐下,吴女士买下了这件“价廉物美”的衣服。
然而,吴女士穿上这件衣服后总觉得衣服有股霉味,怀疑是“洋垃圾”,便找到店主交涉要求退货。店主却表示,衣服质量绝对没问题,衣服上的异味是布料染色后留下的,很快就会消失,拒绝了吴女士的退货要求。
吴女士将此情况投诉到丽君工商所。“口袋有‘口袋屎’,肯定是‘洋垃圾’!”执法人员看到吴女士买的衣服后,便断定衣服有问题。随后,执法人员对该店正在销售的“外贸服装”进行检查。尽管店主极力辩解,却无法提供“外贸服装”的进货凭证,最终承认这些衣服是从外地批发过来的“洋垃圾”。
根据相关法规,工商人员在该店查扣“洋垃圾”服装41件,并立案处理。
去年至今已查获3000多件“洋垃圾”
据介绍,近年来像这类将“洋垃圾”服装充当“外贸尾货”销售而被我市工商部门查获的事情并不少见。
今年10月底,南环路一家服装店打出广告称专售“外贸服装”,在店里挂出了很多秋冬季衣服,一件羽绒服只卖35元,便宜得让人怀疑。
工商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前去检查时发现,这些所谓的外贸服装全都是旧服装。女店主交代,这些旧服装是从广东陆丰县一个批发市场购买的,共2大包,每包售价2000元,每包有秋冬旧服装200多件,平均一件不到10元。进回来后,她给衣服洗涤、熨烫,并换上了商标进行销售。
市工商局相关人士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洋垃圾”服装就在我市不断出现,开始是摆地摊兜售,后出现在一些临街商店,以及城郊结合部的流动地摊上。这些“洋垃圾”服装是不法商贩走私到广东,然后批发到各地的。由于“洋垃圾”服装款式新、价格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有市场。
据市工商局统计,从1985年至今,全市工商系统共查获、销毁“洋垃圾”服装达70万多件(套),其中一次查获上万件的案件就有11起。而自去年以来,市工商部门查获销售“洋垃圾”旧服装案27起,查缴旧服装3200多件,除8件在流动地摊查获之外,其他全是在销售“外贸服装”的店铺查获。
-- 来源: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