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这是困难的一年,这是复杂多变的一年--相信不少企业家都有这种感触。从降至冰点的一季度,到开始回暖的二季度,再进入企稳回升的三季度,一波三折,个中滋味甘苦自知。
眼下,一些企业在“对付”过春装、夏装之后开始敢于补货了,开始投放新产品了。大家对今年第四季度的市场行情信心倍增。
对第四季度成为“市场最优表现季度”的看好,有市场和产品自身的原因:国庆60周年超长黄金周以及元旦的节庆消费效应;秋冬装较之春夏装的天然的高销售额、高利润率。危机考验下的中国服装企业,仿佛迎来了极之盼望的“拐点”。
而另一个更为巨型的“拐点”其实更早到来,那就是作为服装制造大国的中国在近几年甚至更早就遇到的从产能、规模向效益、价值的“拐弯”。仅从产量上看,2005年为465亿件,2006年、2007年均达到512亿件的峰值,2008年回落至460亿件,预计今年仍有下降。
与拐点伴生的似乎是两极分化。日前,行业协会人士分析我国服装行业今年1~7月的经济运行后指出,规模以上企业人均效益明显提高,行业资源和利润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聚,两极分化更趋明显。在一些企业暂时关停甚至彻底退市的同时,一批有品位、有利润空间、有市场表现力和渗透力的品牌,在金融危机的考验下仍然保持了20%~30%的增长率。
那么,在两极分化的考验下,该如何游向优势企业增长的那一极呢?
我们说,服装是纺织产业中最终端的一环,这个特性决定了:市场需求是上帝。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推动市场。不管危机与否,任何条件下的破局之举,都只能从市场需求着手。
以那个老问题为例:我们的服装生产得多吗?如果以市场细分来说,并不多!但以同质化来看,多了!同质化必然导致低价倾销,而我国人民多元化的服装需求却没能得到满足,倒是为国外一些品牌趁虚而入提供了空间。“车子、房子都有了,下一步要的是面子!”有了物质基础之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自然大增,而作为时尚创意产业的重要一分子,服装在今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提升中正大有可为。
做准定位,做好品质,做响品牌,实现价值。建国60年,服装业前30年打基础、后30年大发展。而接下来的30年,应该走上价值创新的强国之路。
-- 来源:中华服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