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回溯中国IT业的发展史,基本可以透视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结构。中国IT业的发展是从铺网线开始的,在那个“想网”的年代,人们翘首企盼“网络”能早一天铺到自己的家门口。令人惊异的是,不出几年,网线真的铺到了身边,问题不再是有没有,而是愿不愿的问题了,只要你愿意,买台电脑,连上线就可以直通信息高速公路。后来,人们发现,只连上网,如果没有自己想要的信息,等同于没有,于是应需产生了搜狐、网易等一大批“门户”网站,引发了最早的一批网络淘金潮。
随着门户网站的巨增,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网上的信息已经从一条条小溪汇聚成茫茫大海。人们上网开始感到无所适从,如何优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成了头等大事,于是近年GOOGLE、百度等专业“搜索”网站开始展露头角。人们上网的习惯随之发生巨变,不再是从搜狐开始浏览,而是通过搜索网站进行“主题搜索”。
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结构基本上也经历了从“网络”拓展,到“终端”推广,再到“主题”经营这样三个层级。综览中国服装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简单点,可以用十二字来概括:“有没有、好不好、值不值、愿不愿”。
在“有没有”时期,服装产品极度短缺,消费者对服装的款式没有特别的要求。流通渠道单一,主要是摊档式的小商品市场及农贸市场,服装企业只要能够生产出产品,拿到市场上就不愁销。市场上服装产品的不断增多,极大满足了市场需求,企业间的竞争开始进入“产品质量竞争”阶段,“好不好”成了制胜市场的关键要素。这一时期,批发市场成为中国服装产业最大的枢纽,其标志是“广州白马”和“武汉汉正街”。
后来,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质量、功能等因素,开始关注服装的款式、花色等价值体验,“值不值”成为关注的焦点,服装企业间的竞争重心转向“商业价值竞争”,众多服装企业开始自建终端、特许经营、连锁加盟。这一时期的标志是以“雅戈尔、金利来”等为标志的专卖店的兴起。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兴起和扩大,这部分高消费群体更多追求的是服装的附加值,希望能在精神、情趣、品位上获得满足,“愿不愿”成为抓住这些人的关键。服装企业间的竞争向金字塔的顶端位移,进入“文化价值竞争”层面。这个时期的标志是“上海外滩三号”,许多世界级奢侈名牌荟萃于此,如:迪奥、阿玛尼、古奇等。
中国大市场的多元化结构决定了中国服装市场的复杂性。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莫过于“地大物博”。对于许多没有本土化的跨国公司来说,却是噩梦开始的地方。从北京,到杭州,到南京,到武汉,到西安,到兰州,到银川,最后到西宁,这八个省会城市基本代表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八个不同的市场层次。
-- 来源:品牌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