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章子怡穿着Gucci的无领长裙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惊讶万分地发现穿着类似款式的女星竟然多达十几人,而且这些款式属于不同的品牌。她恨不得马上找个地洞钻进去。
当然,这是假设。记者要说明的一个道理是:时尚女士出席活动,最怕的就是与人“撞衫”。女人都是有个性的,在某种意义上,衣服的个性就是女人的个性。并不是有了Chanel,就不需要Gucci了;同样,有了吉芬,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要“例外”,或者 “艾格”与Vero Moda了。因为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谁也不能代替谁。因此,有人断言,女装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的个性。
但是,这并不是女装的全部。当抄板盛行时,有人梦想个性,当个性成为标致时,有人又开始梦想一骑绝尘。
扒板阻碍女装的个性发挥
Gucci的悲哀是,尽管它的价格高高在上,但是一样无法阻止它的某个经典款式在不入流的地摊上,被丝毫不懂时尚的老妇们廉价地叫卖。也就是说,它阻止不了抄板的存在。
蔡慧珍做了八年女装,2000年从兰州到深圳打拼天下,建立法路易娜女装品牌。她的苦恼和Gucci类似:改变不了被扒板的现实。她甚至认为:“完全的扒板、抄板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服装这个行业的门槛比较低,不像其他行业有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现有的法律还达不到保护每个款式的程度,而且女装款式千变万化,如果申请,成本太高,企业无法承受,就是申请了也保护不了。”
这也成就了国际品牌ZARA、MOGO的迅速崛起。据说它们不靠自身的设计和研发,而是靠专业买手到处收集款式,直接买来就用。它们的个性太多太多,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个性。
扒板使得很多女装陷入个性雷同的尴尬里,这就增加了女装品牌树立影响力的难度,人为延长了它们被消费者熟知的时间。因为,消费者必须从风格类似的品牌里进行筛选,才能找到真正的金子。
做大做强不是女装的“使命”
女装界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女装没有一个大品牌,哪怕只是在全国范围内让姐妹们能够心服口服?
据统计,目前女装实现的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其中,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的女装品牌还不超过10家。业界的呼声此起彼伏:中国女装业需要领军企业。因为女人是时尚的,而时尚是需要引导的。女人需要有个性的表达,同时,也不希望被认为落伍,这种矛盾决定了女人在某一个时期会趋同于一种或几种时尚。因此,女装也需要有“领军企业”。
但是,“女装要做大品牌”这个观点也遭到了一部分人士的强烈批驳,认为“要纠正在女装业片面宣传‘做大做强’”,因为“小批量、多品种、快变化”是女装业的特有规律。
更进一步说,中国地域辽阔,风俗各异,对国际流行时尚的接纳速度和程度也存在差异,根据特定消费群目标提供定向服务,更需要保持在适度规模,以求产销平衡;其次,女装消费者的多样化、多层次、地域性和由情感支配带来的随意性,决定了女装产品的多变性、短周期的特征,也决定了女装企业不宜盲目做大的特殊性。
专家认为,中国女装的规模其实还局限于地域上的集群化和产值上的整体强势,但是这种规模毕竟是松散的结合,基本还处于各自为政、埋头竞争、整体缺乏凝聚力的状态。至于个体的雄起,或许还有待时间的证明。
新闻来源:服装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