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会员说明 | 收藏网站 | English Version
前几天在《中国经营报》上看到一幅漫画,一对外国的男女朋友在热聊,男的说,我应该去找一份暑期的工作,要不然下学期学费就没着落了!女的很惊讶地叫道:打工?或许你需要的是成立一家公司和一笔中国的并购投资?
漫画是欧洲人画的,意指当前中国有大量的企业都在“持币待购”,期望在这场金融危机里面能够低价抄底欧洲企业,于是,连欧洲的大学生都期望通过造壳来赢得来自东方的投资机会。
每一次社会结构的转型,都伴随着强力的经济事件,本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给了全球市场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而中国在这一波洗牌中,无疑有望重新抽取一些好牌。
在悍马汽车收购案、力拓收购案尘埃未落之时,服装行业又传出了皮尔?卡丹品牌并购案,虽然人家已经及时出面证实只是转让中国区域的经营权,但这个消息已经着实让中国的企业界、特别是服饰业界的企业家热血澎湃了。
浙江的服饰品牌,寻求欧洲国家的加工代理,也正是这轮重新洗牌下的产物,虽然中意双方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合作成功,但持续两三年的走出去,相信不管是行业协会也好,身在其中的服饰品牌企业也好,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寻找“反向代加工”的过程,也是中国企业逐步培养“全球性眼光”以及尝试涉足全球化市场的过程,欧洲人上百年的“工业化思维模式”,无疑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的震撼,而他们上百年的传统工艺无疑也是我们这个“世界加工厂”学习的榜样。在许多真本事未学到之前,至少可以先利用对方的成熟工艺、先进流程,加快我国品牌、产业升级的步伐。
在这场谋求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成长和收获是必然的,但如果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则难免失望。双方持续接触了两三年却未有大量实质性的合作成果,正说明我们的企业家和业界是比较理性的,并非漫画中那么夸张,并非只要是国外的企业、国外的项目,我们就照单全收。虽然国内实业界过于浮躁的声音一直很大,但在转型的特殊时期,企业对走出去还抱着十分冷静的态度。
在寻求对外加工的合作里面,是从收购开始,还是从入股品牌开始?是代理外国品牌在中国拓展,还是使用自有品牌,但把设计、材料、加工这些流程外包?在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和对方企业糅合程度的过程中,如何优劣互补、如何扬长避短?这些都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实际问题。
但不管怎样,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危机都给了中国企业一个机会,只要走出去,就会有收获。不管收获大小,只要认识到这是个契机并走出去看看、谈谈,显然比无动于衷更合时宜。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